找到相关内容941篇,用时3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唯佛宗世界人佛教:什么是人佛教

    佛教,是对天上的天众所说的佛教。三、声闻佛教,也就是小乘佛教,由听闻佛法修行证到罗汉果位。四、缘觉佛教,即中佛教,也就是辟支佛佛教。五、菩萨佛教,也就是大乘佛教。“”是譬喻之词,为运载之义,...,上天堂、堕地狱,也都是人心所为。佛陀大慈大悲,为使六道众生能离苦得乐,得到真正的解脱,故应机施教,由做人,生天,证声闻、缘觉、菩萨乃至成佛,人道若成,五都能实现;若失人身,即堕黑暗。所以佛陀教人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18133791765.html
  • 南北石窟寺

    、 胁侍菩萨10身(高4米)。其中东壁(正壁)3佛4胁侍、两侧壁各2佛3胁侍。西壁门南侧雕菩萨象(通高3.05米)和倚坐菩萨(高3.9米),门北侧雕三头四臂阿修罗(高3.1米)和交脚菩萨(高4米)。...恬静的菩萨及其弟子、象奴,规模空前的浮雕萨□那太子舍身饲虎故事和佛传故事,都显示了匠师的深厚功力。由于石质不宜作繁丽精细的装饰雕刻,多注重于明快有力的人物造型,而以彩绘弥补装饰的不足,可惜已大部脱落...

    黄文昆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8223096657.html
  • 漫谈唯识三真实与一方便

    唯识宗所依据的重要经典之一,故本经的观点也可说是唯识宗的观点。经云:  一切声闻、独觉,菩萨皆共此一妙清净道,皆同此一究竟清净,更无第二。我依此故密意言说唯有一。(见无自性相品)  这是约能修之人有三(即声闻,—狭觉、菩萨),三人种姓不同,得果亦各有差别,所以说实有三,即三真实。  经云:“三种姓“皆共此一妙清净道””。这是由所依之道唯是一,故密意言说唯有山。“密意”者,方便也。所以说是...

    果 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247980.html
  • 佛教从宗教走向教育

    各个方面都能全面深刻地了解,在教学中就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。佛陀把教育对象分为数等,上等即是菩萨,中等即是声闻,下等即是人天。上等人了悟宇宙实相,以同体大悲之心,舍己为人,宁愿自己下地狱,只愿众生得离苦。这种人叫做菩萨,佛陀为适应这类学生的需求,就施以“六度”、“四摄”等菩萨的教育。中等人认识到眼前一切都是虚假不实的,生老病死之痛苦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4251352.html
  • 穿越历史——印顺法师的教教史思想

    分析架构探讨佛教的教理系统:三──声闻、缘觉菩萨,想当然由印度佛教而来;一的观念亦复如是;加上人和天就成了五。印顺法师依照各行者不同的根器或根机,归纳五成三类别,此三类别的界定...根器的菩萨菩萨的心灵道路造就了大乘,这不是那种被理解成通俗宗教的大乘,而是构成圆满成佛之道的教法与行持的大乘。从因地看,此道称为菩萨;从果地上看,称为佛。求证涅槃修学者的目标在于个人对苦的解脱;...

    庄博蕙 刘有容 中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0451763.html
  • 四部宗义要略(四)

    离心”外尚须建立“菩提心”,引导其趋向菩萨。同样,对修习菩萨(如四无量心、六波罗蜜)的弟子,亦只会提出,须修“瑜伽行”然后始能证得清净见,如是即引导其趋向四部瑜伽(密法),期依次第证究竟空性。  ...九次第”前作引导,是故其体系便亦跟宗义学之分见修行果以说宗义不同。   虽然如此,本论对四部宗义实亦已纲举目张,可谓要言不烦。但对初学而言,则或尚嫌简略,由是译时便随文释义,以供参考。   于释义时...

    敦珠法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0962109.html
  • 五性各别与一性皆成(续)

    不同。有处实说一,假说三,如法华经云,十方佛土中,唯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,除佛方便说,……有处实说三,假说一,如此经第二巷(即‘解深密经’卷第二“无自性相品”)云,一切声闻独觉菩萨皆共此一妙...莲华经玄赞”卷四说:  “从胜至劣数,佛第—,浊觉第二,声闻第三,无第二独觉,第三声闻等。”由此可知,“一”不是对“三”而言的,“一”就是对声闻、缘觉二而言的“菩萨”。所以圆测依“胜鬘经”而...

    金东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73666615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学佛的次第

    乐,因此,佛教不仅是讲知识,说理论,佛教最注重的还是生活上的实践行持。   二、修行的态度   不同根器的修行人,有不同的修行方法,例如:声闻修四谛法,缘觉修十二因缘观,菩萨修六度万行,乃至各...预流果、一来果、不来果和阿罗汉果。   2.菩萨:又称佛,从凡夫到成佛,需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,有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、妙觉等五十二个阶位。   依证悟的迟速而言,又有顿悟与渐悟之分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3069465.html
  • 菩萨唯识观行”的研究——以《瑜伽师地论·菩萨地》为范围

    Only"   【文章作者】孔祥玲   【指导教师】陈兵   【中文关键词】大乘; 瑜伽行派; 瑜伽师地论; 解深密经; 止; 观; 三摩地; 唯识; 菩萨道; 声闻; 菩萨; 六波罗蜜多...璞玉,终将为人所识。   然当前学术界对唯识止观的研究,多偏向于声闻的部分,菩萨则较少触及。而传统以来对菩萨思想的研究,多以六度四摄等菩萨行愿为主。殊不知菩萨利他活动之所以能「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...

    孔祥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22982374.html
  • 邯郸市马头镇出土的一批石造像

    菩萨狮坐像(HM∶4)   破损严重。菩萨大部缺失,仅可看出结跏趺坐于莲座上,右侧广袖外衣自然弯垂于膝部,手握麻花状绳索。坐骑狮子的头、尾、四足残失,周身表皮风化脱落,四肢直立,颈部披浓密的鬃毛,背着鞍、辔、带等饰件,上承圆形双层仰莲座,一侧崩裂(图二)。残高21厘米,狮座残长15.5厘米。   5、普贤菩萨象坐像(HM∶5)   菩萨头部及坐骑底座、四足、象鼻残缺。菩萨颈佩两周项圈,袒胸...

    钟维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75895048.html